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食蟲植物✥寬葉捕蟲堇P. planifolia

寬葉捕蟲堇與櫻葉捕蟲堇同是亞熱帶低地的捕蟲堇且花型相似,寬葉捕蟲堇在夏洛特的食蟲植物觀賞與栽培圖鑑出現以前的舊稱是紅櫻捕蟲堇,在栽培環境上較相近於一般的食蟲植物,且較為容易栽培,但與櫻葉捕蟲堇不同的是,寬葉捕蟲堇僅能以花朵授粉繁殖,無法使用葉插等無性方式繁殖。



 這款捕蟲堇是去年台北聚會與食友交換來的,我對於亞熱帶低地的捕蟲堇相當有興趣,但台灣很少人引進。亞熱帶低地的黃花捕蟲堇Pinguicula lutea也是令人著迷的品種。



根據食蟲植物觀賞與栽培圖鑑描述,這款捕蟲堇經由足夠日曬之後會變紅,因次多半是看到紅色種,綠色的反而珍稀,但在我這邊絕對不是珍稀款,只是因為室內種植無法足曬。




栽培上相當方便管理,不像亞熱帶高地的墨堇常常會因為氣溫關係而衰弱,栽培介質上更是可以使用純泥炭土,我則是有混合赤玉土,表面栽以禾葉狸藻 Utricularia graminifolia當作草皮。



大約也是1月中發現花苞,原以為明年才會開花,看來今年有花可賞。




花型與櫻葉捕蟲堇相似,花瓣為長櫻花瓣形,這也是「紅櫻捕蟲堇」這名稱的由來。開花時連座直徑約6公分,花梗長11公分,花梗不到1mm粗。



花朵約2公分大,呈淡藍紫色。和許多低地植物一樣,花朵一旦到傍晚便會闔上,直到隔天再度展開,也因此增加拍攝難度,只能利用早上使用克難的方式拍攝花況。




花粉柱頭相當明顯,像一把超迷你黃色鬃刷一樣插在花朵中心,與墨堇們不同的是,亞熱帶低地的花朵其花距非常短,像這朵的花距約3mm不到。

寬葉捕蟲堇P. planifolia任何季節都不會休眠,若可以用兩朵花進行授粉將可得到種子,培育下一代。

=EN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