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上海5天5夜驚魂之旅(十一)大閘蟹

其實吃大閘蟹的餐廳蠻接近西湖了。


中華絨螯蟹(學名:Eriocheir sinensis),也稱上海毛蟹,俗名大閘蟹或河蟹,是一種主要生長在朝鮮半島至中國福建沿海河口地區的小型蟹種。
雖然絨螯蟹在淡水中度過大部分生命,但它們必須回到海中繁殖。在生命第四或第五年,牠們遷徙至下游,在有潮汐的江河口達到性成熟期。交配後,雌性繼續游向海的方向,在更深的水中過冬。在春天牠們回到鹹水中產卵。孵化出的幼蟹,遷向上游進入淡水,至此完成一個生命循環。

這一物種的特徵是爪子上的密集的絨毛。蟹體大小大致和兒童的手掌相當。
該物種對其他生態具有很強的侵犯性,牠曾蔓延到北美和歐洲,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破壞。除了和當地物種競爭外,牠們穴居性導致堤岸的損壞和排水系統的阻塞。一般認為這種蟹順著船底排出的壓艙水遷移。但同時也保留了純正的蟹種。

儘管中華絨螯蟹成為西方水域的大患,但同一種蟹卻是著名江南美食。這種蟹被中醫認為是具有涼性的食物。由於過度的捕撈導致長江下游蟹種數量下降,相應地蟹的價格飆升。現在在適合蟹生長的地區,養殖業非常興盛。江蘇陽澄湖是最有名的中華絨螯蟹產地,此處出產的蟹以青背、白肚、黃毛、金爪聞名,人們慕名願以高價品嘗該處出產的螃蟹。大部份蟹以高利潤率出口上海、香港、澳門、台灣市場。

大閘蟹的品嘗時間為中國農曆八、九、十月份,素有「九月圓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一說,即農曆九月吃圓臍雌蟹,十月吃尖臍雄蟹,此時甘香肥美,為人間珍味。在農曆六月有俗稱「六月黃」,也是別有風味的。


以上資料還是來自WIKI(真好用)



 荷葉田




 大家進餐廳囉。




趁機多拍幾張。




 不錯嘛...這次的餐廳看起來蠻有派頭的。







 一樣,把骯髒的餐具拍的好看是我的職責









 期待已久的大閘蟹,真要說起來,除了這道以外其他的菜味道都怪怪的,同桌的有人不敢吃,於是我吃了三隻大閘蟹,感覺血壓飆很高...但是真的好吃呀!




走之前看到這陳年燻鴨........我剛剛應該沒吃到吧(汗)




待續....

沒有留言: